怎么靠撒谎成为名侦探?

    来源:人气:752更新:2020-03-22 02:40:01

    “原来胡说八道也可以成为侦探

    “我很在意!”

    而今年的一月番当中,还有一部颇显“异色”的推理动画作品:这部动画的女主角是一位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眼的少女,而其推理的目的,也与传统的推理作品有着天壤之别——她的推理并不是为了寻找真相,抓住元凶,而是为了通过有限的信息,去编造一套令人信以为真的谎言。

    这部作品,就是由推理小说家城平京原著小说改编的动画——《虚构推理》。

    城平京这个名字对于日本推理小说的粉丝们而言,可能并不陌生。他的长篇推理小说《名侦探与蔷薇》曾获得日本推理界的重磅奖项——第8届鲇川哲也奖的最终候补。此前同样由他创作的烧脑作品《绝园的暴风雨》在改编成动画后,也在B站上拿下了9.6的高分成绩。

    而本作的原著小说——《虚构推理·钢人七濑》,则获得了在日本文坛代表着本格推理小说的创作风向的奖项——“本格推理大奖”。可以说,城平京是至今在日本文坛依旧活跃,且能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推理作家。

    《虚构推理·钢人七濑》在获得“本格推理大奖”后,便由片濑茶柴负责作画,于2015年4月开始在讲谈社旗下月刊漫画杂志《少年Magazine R》上连载。令人意外的是,这部以“恋爱×神魔×悬疑推理”为题材的小众作品,在第7卷的时候就突破150万本的销量,热度空前。

    接下来,由Brain's Base这个出品了《永生之酒》,《夏目友人帐》系列的工作室承担动画化工作,并在今年1月作为新番和我们大家见面,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那么《虚构推理》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它的虚构想给观众传达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篇文章就基于这部设定独特的动画,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些话题。

    为什么要说谎话?

    岩永琴子,是《虚构推理》里的可爱担当和女主角。

    这位与众不同的少女“单眼单足”,且需要使用手杖来辅助移动。动画的第一话,就向我们交代了这原因——她之所以成为“残疾人”完全是因为11岁的时候,被妖怪们掳入深山并拜托琴子成为它们的“智慧之神。”

    夺去她右眼和左肢实际是一个仪式,可以帮助她可以以人类的身份来接触到妖怪们生活的世界。而所谓的“智慧之神”,实际上则是一个负责调解纠纷的职业。

    因为在《虚构推理》的世界观里,日本传统文学中的“百鬼夜行”不仅真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且它们之间经常发生各种冲突或者无意间会暴露在人类的视野里。

    在这种情况下,就急需要一位充满智慧的少女,来帮助它们消弭之间的纷争,以及给予那些无意间看到妖怪的人类一些合理解释,让他们认为怪异是不存在的。

    而她的这项工作其实也就揭示了《虚构推理》里“虚构”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在此,我们以动画主线的“钢人七濑”篇来说明一下。

    在“钢人七濑”这个篇章当中,“钢人七濑”这个由网络和市井流言塑造而成的怪物,在城市当中行凶作怪。它作恶多端,伤害了不少人类,甚至还袭击了警察。

    “钢人七濑”这一怪物由网络论坛的留言塑造而成,流言的内容会对其力量以及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超自然的存在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一旦认可了这些现象不仅会颠覆正常人类的思维,更可能会使人们生存的世界陷入恐慌。

    所以琴子这位“智慧之神”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通过其它妖怪得知“钢人七濑”的出现后,她就开始着手,通过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以及自己编造的故事,让关注它的人们相信,这些由幽灵怪异引发的离奇伤人事件只是各种意外,而犯人其实另有其人。

    换句话说,琴子虽然是通过有限的信息来一步一步进行推理,但她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帮助委托人(如“钢人七濑”篇中受害的人类)去寻找真相,进而抓住元凶。她需要做的,只是在已知的信息基础上进行推理和编排,使一个虚构的故事本身看起来变得合理——这也就是这部作品对推理进行“虚构”的体现。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你也很快就会发现,编造一个符合现实逻辑的”谎言“去弥补超自然事件的漏洞,事实上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城平京严密的推理逻辑,会不断通过剧中的其他角色之口(如网民、其他正在搜查真相的角色等等)展现出来。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以此来攻击和质疑主角编制出来的谎言。

    在“钢人七濑”篇当中,琴子在网络论坛上“舌战群儒”,应对网民对其谎言的质疑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观众在观看角色在这一”圆谎“的过程当中,也无异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短兵相接的对决。见招拆招,在了解整个事件的基础上与作者进行逻辑的攻防,是不是会让你产生一种完全不同于看一般推理小说的感觉呢?

    琴子小姐是侦探

    在解释完“虚构”这个概念以后,相信你已经能够明白这部作品的创新之处了。但事实上,《虚构推理》这部作品在推理构造上的亮点,还不止于此。

    这是因为,琴子小姐这位“妖怪们的智慧之神”,实际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安乐椅侦探。

    所谓安乐椅侦探,指的是不会亲自去现场取证,单靠他人转述线索破获案件的侦探们。这种侦探类型现在大都认为是出自于20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玛·奥希兹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这位老人常坐在咖啡厅不起眼的地方,依靠自己大脑和平时积累的常识,“凭空”进行推理,解答一位常给他口述各种疑难案件的记者提出的问题。

    《角落里的老人》

    而事实上,对于日本动画的很多观众而言,安乐椅侦探也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话题了。《魍魉之匣》里的京极堂,《冰菓》里的折木奉太郎,《Gosick》里的维多利加等角色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型的侦探。

    《Gosick》里同样被认为是“智慧之神”的维多利加

    《冰菓》中奉行“节能主义”的折木奉太郎

    不难看出,这种侦探最共通、最本质的地方,似乎就是一个字:懒。

    不需要考虑去现场奔波劳累,也不需要借助各种高科技和实验仪器来获得关于案件的蛛丝马迹,舒舒服服基本没有参与什么活动,听听故事便可以通过案件的信息推测出答案。具体到琴子来说,她在故事中虽然有些反常地喜欢四处乱逛,不过大都是为了自己男友九郎给观众撒狗粮,与推理没有太大关系。

    这对情侣的槽点也够多的

    那你或许会感到奇怪,这种以“懒”为特点的侦探,相比身先士卒前往现场的侦探们,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以安乐椅侦探为视角的侦探小说,大多都给了读者更多与作者进行“直接较量”的机会。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推理作品当中,虽然观众的视角虽然会跟随着侦探或者是警方前往现场,但事实上观众的视野和信息量是多受到故事中侦探行为所限制的,两者的信息也往往是不对等的。

    到场的警察和侦探,往往会随手增加或补充新的信息,还可能会动用高科技来进行侦查,进而掌握如DNA、指纹等线索。而这些信息也往往会被留到最后,成为最终推理的关键性证据。

    会不会让你想起某位老在犯罪现场“捣乱”的小学生?

    换句话说,在这类作品里,侦探走到哪里,我们才会看到哪里,在侦探不给我们提供信息之前,我们几乎是无法得出结论。而在侦探给我们提供了信息之后,我们其实也几乎不用自己寻找答案,因为紧接着侦探就要进行最后的推理。

    说到底,在这些推理作品里,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作品对我们的吸引力也更多集中在故事曲折烧脑的情节上。

    但在类似于《虚构推理》这样的作品当中,这一点却被反转了。琴子等安乐椅侦探们的推理,依据的则是报纸、网络新闻等二手信息或传闻,即便有着超自然的妖怪作为伙伴,琴子获得的信息也大多是传闻或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目击情报。

    报纸信息

    也就是说,在推理的一开始,我们和动画中的琴子侦探获得的案件信息量就是对等的,这就自然给予我们一种可以参与进推理游戏的机会,成为推理的竞争者。

    如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先于剧情中的侦探得到真相或者依据事实”虚构“出另一种解释,那么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就会有一种胜利的荣耀感。假使不能做到这点,我们也会因为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在享受烧脑剧情的同时,增加了可以参与进推理的快乐。

    谎话中也有快感吗?

    最后,也让我们来聊一聊这部作品当中除了推理设计以外的一些东西。

    不难发现,在《虚构推理》当中,想着让通过“虚构推理、掩盖真香”让妖怪们逃避罪责、逍遥法外的主角们,其视角与传统作品中的主角们——正派的侦探或警察已有了天差地别。

    而这一点,在笔者看来,也正是《虚构推理》给人带来快乐的关键之一。

    在我们长期接受的教育里,真正的犯罪者不论时间过去多久都应该被挖掘,得到法律的惩处,而我们也不能因为犯罪者匪夷所思或者找不到就去冤枉他人,以及虚构凶手。

    这种惯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这个在社会上畅通无阻的文本,长期以来规训我们每一个人身体所导致的。法国当代思想家米歇尔·德塞都就用很简短的文字帮助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

    米歇尔·德塞都

    “身体进入文本而文本化的过程,对应着法律的具体化。身体支持着法律,甚至还使法律确立,而且无论在什么场合,前者总是服务于后者(人们确定法律,又依赖法律来保障社会)。

    “把你的身体给我,我就给你定义,我将在我的话语里给你一个名称。(人们遵守法律规则才会被赋予公民,法人等名词 )。倘使身体不能暗中支持着自己,不希望用人的肉身来换荣耀的身体,不希望被书写,即意味着死亡。(不遵守法律就代表着会被法律和它的执行机器惩戒)”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生存在法律的控制与限制之下。作为社会人的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些限制,一旦逾越就会被惩罚,小到罚钱,大到坐牢。所以我们身体中的各种欲望、自由,本身是被压制的。

    但与此同时,德塞都也接着写道:

    “不过此处只有一种力量可以对抗这种激情........即在身体之内,躲避那进行命名时发出的呐喊,它是一种偏离,或一种狂喜。”

    这里提到“偏离”和“狂喜”,也就是人们在这样的规训之下,也时刻掩藏着的,对于这些条条框框的反叛欲望。

    试想,在被限制和束缚的日常生活当中,突然有一天,一位叫琴子的少女找上门。她那一套虚构的办法,帮助你掩盖了许多事情的真相,也让你“逍遥法外”,从而避免了社会的控制和惩戒。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读者能够感受到快感,其实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所以说到底,城平京创作的《虚构推理》之所以被很多读者和观众津津乐道,或许并不在于作者利用“虚构”创造了多么新的推理题材。它最大的魅力,在于通过改变角色的身份,激发了我们内心同样蠢蠢欲动想要摆脱社会束缚的冲动和自由感。

    这并不是一个推理捉凶的故事。相比于探究真相的侦探们,让一般民众受骗上当、让妖怪们逍遥法外的主角们,其实才是故事真正的“设局者”。

    结语

    在一月新番当中,以推理要素为卖点的动画不在少数,《异度侵入》《思维复写》等作品都是如此。

    《虚构推理》的动画虽然存在一些在推理改编动画中常见的问题——如文戏过多、节奏偏慢,但其设定也确实另辟蹊径,打破了我们对于推理作品的固有认知。

    从这点上来说,这部作品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创作者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不断挑战各种故事题材的勇气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无论如何,笔者也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部作品(不一定是动画),去感受一下“换一个方式当侦探”的独特体验。

    - END | 动画学术趴 -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8-2021

    樱花动漫官网共59445部动漫,今日更新158部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地图引索